梁万年:上海仍处在动态清零的关键时刻,不进则退
作者:综合 来源:娱乐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7-06 17:31:11 评论数:
如何更好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不进则退
百姓正常生活是梁万零摆在上海这个拥有2500万人口
的特大城市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4月9日起,上海再次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年上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研判,海仍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处动依据风险程度的态清大小,按照三区(封控区、关键管控区、时刻防范区)划分原则,不进则退进行阶梯式管理。梁万零 图/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4月11日,年上上海市卫健委通报,海仍前日0~24时,处动上海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914例,态清无症状感染者25173例。关键
从4月1日进入全域静态后,仍在高位运行的疫情给上海市的检测、收治带来极大挑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亦逐渐显现。
如何更好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百姓正常生活是摆在上海这个拥有2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从未有过的压力,给整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月10日,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上海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采访时指出,当前上海疫情严峻复杂,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也是上海抗疫的最佳选择和方案。
他强调,只要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措施到位,仍然可以实现动态清零。
“我们当前所采取的短时间封控、管控,是为了换取更长时间、全国更大范围的正常生产、生活。”梁万年说,“现在上海仍处在动态清零的关键时刻,不进则退”。
好消息是,在10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截至4月9日,上海已有出院患者和解除医学观察的人员超过11000人。
上海疫情防控难点何在?
当前上海疫情主要的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2,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
作为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对奥密克戎传播之快感受颇深,“因为过去我们对阿尔法、贝塔、德尔塔这些变异株的打法跑不过它,必须以更快制快”。
同时,奥密克戎传播代际间隔相比其他变异株更短,每一代的间隔从过往变异株的近1周缩短至如今的3天左右。
传播快的同时,奥密克戎的隐匿性让上海早期清晰的传播链逐渐变得模糊,至今,上海市16个区县均有病例,已经出现广泛的社区传播,再加上较大的人口密度,让此次疫情波及范围甚广。
如此强的隐匿性传播,也是导致此番上海无症状感染者占比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防控起来有一定难度。
作为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上海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往来密切,这也让其面对三条防线上的压力,即上海内部的扩散与反弹、疫情进一步外溢,以及境外输入。
奥密克戎的这些特点,对上海的城市组织、管理等相应防控能力也意味着更高的要求。“我们在防控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比如核酸检测,要让2500万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来共同完成某一个动作,对政府、对防疫人员、对广大的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梁万年说。
除此之外,梁万年指出,在抗击新冠病毒的同时,如何有效保证这座国际化特大都市的运行、保障居民必需的生产和正常的生活,亦是摆在上海面前的重要难题。
易感人群基数大,不能躺平
4月1日,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后,部分地区出现了买菜难、买药难、收治难等问题。
再加上“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言论的坊间传播,一时之间让部分人群对动态清零的意义提出了质疑,“躺平”之说亦开始蔓延。
但梁万年表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的认知并没有科学证据,从多方面来看,新冠疫情与流感仍有明显不同:一方面,作为主要流行毒株,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快于流感;另一方面,它传播的隐匿性比流感更强,更容易造成大范围传播。
传播力高还只是衡量病毒危害的一个维度。此外,梁万年介绍,还应当衡量疾病的严重程度,包括对个体而言,感染到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比例大小,以及就群体来说,在一个区域被感染的人群中有多少人发生了重症和死亡。
梁万年指出,奥密克戎对所有人都是易感的,特别是对老年人群及患有一些基础疾病的患者等脆弱人群,“这么大的绝对数一旦感染,即使个体的重症和死亡发生率很少,但是加起来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据梁万年介绍,中国之所以选择动态清零,一方面是“躺平”的最大风险就是生命和健康的代价;另一方面,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总体上仍然干净,仍有动态清零的时间窗口和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梁万年强调,动态清零并非零感染、零容忍,而是在出现病例后,迅速发现、围堵,切断其传播过程,最终使疫情不造成持续性的社区传播,同时完成对易感人群的保护,从而扑灭疫情。
他介绍说,按照奥密克戎1个人传染9~10个人的传播力而言,就算采取措施将这一数字压到3或5,依然会呈现指数级传播;而当前核酸检测、全域静态管理等一系列的抗疫措施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将其传播值压到1以下,拐点也就出现了。
“自2020年以来,从武汉的保卫战到后面几十起针对各类变异株所引起的国内聚集性疫情的抗击,已证明动态清零是中国当前抗击新冠病毒的最佳选择。”梁万年表示,面对奥密克戎的传播力,再加上城市自身的特点,上海必须采取更为果断和坚定的防疫措施。
谈及如今上海的企业、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梁万年表示,将这种影响与动态清零归为因果关系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我们当前所采取的短时间封控、管控,是为了换取更长时间、全国更大范围的正常生产、生活。从长远上衡量得与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在坚持动态清零之下,如何尽一切可能来平衡疫情防控与正常生产生活,仍需上海不断改进。
何时走出全域静态?
虽然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梁万年认为,上海完全具备动态清零的能力。
譬如对传染源的控制,主要手段就是发现、管理和治疗。眼下上海已经广泛使用抗原自测,再结合一轮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为早期识别感染者奠定了基础。
同时,上海医疗资源较为丰富,再加上全国各地医疗队的增援,使其能够逐渐对感染者进行有效的收治隔离、加强管理,能够有效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的扩散,从而切断传播途径。
除此之外,梁万年指出,上海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多,虽然对防疫是个挑战,但也是成效,“广泛疫苗接种后,没有办法防止感染,但形成的有效抵抗力可以让感染者病情较轻,甚至无症状”。而随着疫苗接种进一步加强,易感人群基数或许将进一步减少。
至于上海何时可以解除全域静止状态,梁万年认为,每日报告的病例数可能存在时间滞后性,而最重要的指标是要看传播的持续性是否被切断。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所有新增病例全部来自于管制之中。
“目前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上,上海正在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而且有技术、有能力。”梁万年说,“我来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海的老百姓非常配合政府的抗疫,有这样的文化和市民素质,我想我们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